碳纖維以其極高的比強度和比模量著稱,能夠在保持高強度的同時實現顯著的輕量化效果。而硅膠則以其優異的彈性、耐高溫、耐老化等特性,為復合材料提供了更為全面的性能保障。當碳纖維與硅膠相結合,這一組合不僅繼承了碳纖維的輕量化優勢,還通過硅膠的加入增強了模具的彈性和耐用性,使得模具在承受高壓、高溫等惡劣條件時仍能保持穩定的性能。
碳纖維模壓硅膠是一種將碳纖維預浸料與硅膠輔助材料結合的復合工藝。其核心在于利用硅膠的耐高溫、低收縮、高彈性特性,輔助碳纖維在模壓過程中實現精準成型。典型工藝流程包括:
預浸料鋪層:將碳纖維預浸料按設計方向鋪設于金屬模具內;
硅膠輔助成型:在預浸料表面覆蓋硅膠膜或硅膠真空袋,通過真空抽吸排除氣泡;
熱壓固化:在高溫高壓環境下,硅膠膜均勻傳遞壓力,確保碳纖維制品密實度與表面光潔度;
脫模與復用:硅膠模具的高彈性使其可輕松脫模,且可重復使用50次以上,顯著降低單件成本。
創新工藝:突破傳統制造邊界
硅膠熱膨脹芯模工藝
利用硅膠的熱膨脹性,在加熱過程中對碳纖維預浸料施加均勻壓力,消除傳統金屬芯模導致的應力集中問題。該工藝使風電葉片根部連接件疲勞壽命提升數倍。
硅膠真空袋一體化成型
將硅膠真空袋與碳纖維預浸料共固化,減少工序銜接時間。在船舶復模領域,該技術使船體成型周期縮短,且層間剪切強度提升。
功能化硅膠開發
通過添加納米導電粒子,開發出可監測碳纖維制品內部應變的智能硅膠模具。在醫療器械領域,該技術已應用于X光床板制造,實現結構健康自診斷功能。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制造業的持續發展,碳纖維模壓硅膠技術將迎來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一方面,隨著碳纖維制備技術的不斷突破和硅膠材料的不斷創新,碳纖維模壓硅膠模具的性能將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隨著制造業對輕量化、高精度、高效率等需求的不斷增加,碳纖維模壓硅膠技術將在更多領域得到應用和推廣。
宏圖碳纖維模壓硅膠以其輕量化與高強度并存、高精度復制與一致性保障、耐高溫與耐腐蝕性等獨特優勢,正在重塑模具制造的新境界。其應用已從航空航天、汽車等高端領域滲透至消費電子、醫療器械等民生行業,成為推動制造業輕量化、智能化升級的關鍵原料。